第406章 中西医争雄之始,我也是中医世家子弟?(精品达成感恩加更) (第1/2页)
剩下的时间,方言就和老邓头聊起了西医进入广东时候的事儿。
老邓头不愧是读过书的,聊起来也条例清晰,头头是道。
他拿了张凳子坐在方言诊台边,说道:
“我听家里长辈说,1835年西医一进入广东的时候,发展势头就很好。”
“第一家西医“眼科医局”期间,其创办人彼得·伯驾博士的行医对象,不仅有洋人,更有遍布中国民众的各个阶层,甚至,清政府的两广总督耆英及后来的抗英名臣林则徐,彼得·伯驾这人都为他们看过病。”
方言点点头,接过话茬说道:
“确实,当时在高层眼里,西医就是先进的代表。”
“那时候开始,一些有能力的家庭,也让家里后辈到西方国家留学,学习西医知识,随后他们回来关于西医知识的一些书籍文章,也开始陆续被翻译出版,里面的知识令人耳目一新,于是西医学逐渐被大部分人接受。”
“就连一些中医名家也开始对西医学问进行研究,试图将其理论用于中医,认为应该取长补短,于是不少中医开始自学西医,甚至还有一些当时的名医。”
老邓头有些惊讶的看向方言,说道:
“你居然也听过这段历史啊?”
方言笑了笑,这可是当时大学教授说的最起劲的一节课,那会儿老头讲课都快讲出高血压了。
方言对着老邓头说道:
“偶然听人说起过。”
老邓头说道:
“那可不,就是因为大家都没警觉,所以他们发展的特别快,直到1919年,就在广州一个地方,西医医院就已有39所之多。”
“然后国内其他地方也就遍地开花了。”
“当时还有个南湘雅、北协和的说法,你听过没?”
方言点点头说道:
“听过,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派遣的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则于1906年在HUN省会CS市的西牌楼,开办了雅礼医院。”
“后由于其医疗水平得到了HUN省当局的认可,美国雅礼学会与湖南有关团体合作,1914年在长沙潮宗街创办了一所新式医科大学“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雅礼医院便更名为学校附属的“湘雅医院”。”
“几乎是同时,在咱们这地方,当时英国教会机构“伦敦会”的医生科克伦,因博得了慈禧的好感,得到了慈禧捐助的白银一万两,由此,1906年他便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及其附属医院。”
“1915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伦敦会”购得原协和医学堂的全部产业,又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产,随后再投入巨资进行建设,协和医院由此诞生。”
听到方言把里面的门门道道说的很清楚,邓老忍不住赞叹道:
“可以啊,小伙子你不光是医术不错,连这些事儿都知道的这么清楚,这要说你是医学世家培养出来的,我也信啊!”
“哟,您夸奖了。”方言对着老头拱了拱手。
接着老邓头感慨道:
“而此前数千年间,除了皇宫御医院之外,中医都是以个体诊所的形式而存在的,影响力远不如西医。”
“随后各种历史事件后,向西方学习的风潮开始盛行,也导致了对旧文化生长出来的中医学,受到了猛烈的批判。”
方言应道:
“当时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患病后更多是求助于西医。”
“就比如地质学家丁文江,在贵州乡下考察时患了重病,他竟宁肯抱病忍痛,而坚决不让当地中医来诊治,非叫人打电话到贵阳请西医来。”
老邓头点点头说道:
“那可不!还不止他呢,当时文人,政客,名流都是如此,就算是西医给治疗出了毛病,甚至切错的地方,人家都一样不怪西医,反倒著文在报刊上为西医辩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