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积压事务 (第2/2页)
「遵命。」王衍应道。
「第二件事一一」邵勋看向褚,道:「谋远,度田有些慢了,今年年底之前必须完成。」
「是。」尚书令褚翠应道。
从去年七八月间开始,十余郡度田,进度确实有点慢,毕竟进入深水区了。
软磨硬泡、消极怠工、贿赂官员等事情一大堆。尤其是在南征开始后,
有些人心思活络了,河北甚至有人公开造反,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耽误了很多事情。
度田不是一道命令就能完成的,进度快慢以及彻底程度取决于你的官僚执行团队,他们是会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击败陶侃,获得襄阳、江陵之后,进度猛然快了起来,或可从中窥得奥妙一斑。
反过来讲,如果梁军绕过襄阳、江陵、安陆、杨口、竟陵等城池不打,
南下饮马长江,看似威风不可一世,最后等到三月间,占不住地盘,被迫撤兵,敌军趁势追击,「士马死伤过半」,你猜猜他们是什么嘴脸?
所以,许多事情并不是孤立的。
邵勋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完成这一波度田,就是最后的警告。
若不行,他谁也不打了,就打北方士族。
搞乱天下就搞乱天下,死伤枕藉就死伤枕藉,看看谁先眨眼认怂。
「第三件事。」邵勋看向庾,道:「卿来讲。」
「是。」庾行了一礼,然后拿出十余本书,分递到邵勋及其他人手中,道:「此乃《东观汉记》第一册,雕版成阳文,以新墨刷印而成。」
邵勋快速翻了翻。
他不是看内容,主要看字迹。
其实还是有缺陷的,有的字清晰,有的就很浅,但比起之前经常出现大量飞白的现象已好太多了。
放下书册之后,说道:「朕知道了。」
他不打算再等了,凑合用吧。
雕版印刷成本比活字印刷低太多了。
活字印刷从发明出来那一刻起,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完败状态,一直到明清,几乎都是雕版印刷的市场。
活字印刷技术,说难听点,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下,比较适合西方字母文字,不适合象形文字。
这种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胜过雕版印刷,要到报纸出现的年代了,因为那玩意每天内容都不同,雕版印刷就不适合了。
现阶段推广雕版印刷,只是为了普及知识,培养更多识字之人,邵勋不打算趁机加私货做别的。
不过,在识字率提升之后,他会尝试推广一种炸裂的政策,即统一各种经典书籍的释义。
在这会,某家治某书,世代相传,基本都打出了名气。
比如你要学《尚书》之类,最好去汝南,这不是开玩笑,人家有最高解释权。
要想推翻某个家族在某书上的统治地位,也不是不可以,清谈时公开辩论,驳倒他们,展现出你对经典更深的理解,名气传扬出去后,解释权渐渐就落到你手里了。
现在的士族有庄园、有部曲、有钱财,看着像是大号土豪,但很多人似乎忘了,他们最初其实是学阀,而不是财阀、军阀。
只不过从后汉开始,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学、军、财阀渐渐合而为一了。
阶级固化的程度是一步步加深的,士族的定义也在一步步改变,现在纯靠文化扬名的士族大概不多了。
统一释义标准,这是核弹级的改革,必将严重触犯士族利益,与度田也差不了多少了。
所以邵勋打算装不知道可以这么做,慢慢来,先解决其他事情,同时把知识普及开来,一步步温水煮青蛙,最后再水到渠成。
所以在朝臣们喷喷称奇看着《东观汉记》的时候,邵勋站起身,将中书侍郎沈陵唤了出来,低声道:「听闻沈卿有一孙女,国色天香——」
沈陵听了,脸色精彩无比。
邵勋细细观察,发现他是有点犹豫的,似乎压根不想攀附皇室,更想明哲保身。
不过沈陵最终还是说道:「陛下有命,臣不敢不从。」
「卿何忧也?」邵勋故作不悦,然后又拉着他的手,笑道:「昔年朕为越府家将,卿为僚佐,今又为亲家,此非天意乎?邵、沈两家必将同享富贵。」
好在邵贼没说当年我们是同事,现在是君臣,你有没有不自在?如果沈陵回一句老天都不耻以陛下为子,那就更绝了。
「过阵子可让你孙女入宫,让裴贵嫔瞧瞧。」邵勋松开沈陵的手,说道「臣遵旨。」沈陵暗叹一声。
叹息的同时,也稍稍有那么几分期待。
江南风物,他已是多年未见。
好想回到年少时长大的宅子去看看啊。
少时玩伴还在吗?
少时倾慕的女子还在吗?
年老致仕之时,能在故乡安度余生吗?
他想回吴兴看看,住住旧宅,听听乡音,见见故人,如果天子愿意以他为方面大员南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