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文天祥讲法:大道九千里! (第1/2页)
方寸山开山之时,青龙帝皇曾经派遣使者蒹葭大圣前来方寸山,送上了一枚梧桐树枝,表示梧桐林对方寸山的看重。也是在那个时候,陈洛得知自己师门与青龙帝皇还存在一段因果。这也是老师放心让自己入南荒的底气。
那梧桐树枝入土成林,在方寸山上长成了一个足足有几十里方圆的梧桐树林,引月华,滤日精,是方寸山上一顶一的修行之地,加上陈洛的山海奇文,让方寸山洪荒之气氤氲,成为了南荒的一大修行圣地。
不过此时梧桐林却封闭了起来,用方寸山大管家獒灵灵的话来说,就是山主大人要在梧桐林中清修两日。
……
走过一道弯曲的山路,顺着叮咚山泉的上游走去,穿过月兔们打理的花园后,面前豁然开朗,梧桐树林就展现在了眼前。
陈洛走到梧桐树林前,先是躬身一礼,口呼:“师叔,弟子来了。”
不一会,梧桐树林中就传出文云孙的声音:“进来吧!”
“是。”陈洛应了一声,走入梧桐树林。
一进树林,陈洛的肩膀上蓦然沉了一沉,他感觉到梧桐树林多出了一股力量,这力量沉稳却又昂扬向上,中正却又锐意难当。
“浩然正气?”陈洛微微一愣,这是浩然正气不假,但是他陈洛就没有接触过如此纯正的浩然正气。
这正气中带着三分悲悯,三分儒雅,三分刚烈,还有一分天地入胸怀的磅礴。
“文师叔的浩然正气!”陈洛心中了然,他见过文相颜百川的浩然正气,海纳百川;也感受过大师兄的浩然正气,奔腾肆意;浩然正气与一个人的修持感悟息息相关,恐怕也只有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正气歌》的文天祥能孕育出如此复杂却又纯粹的浩然正气来。
陈洛继续向梧桐林深处走去,每走一段距离,身上的浩然正气就沉重一分,但是却没有对陈洛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在这股浩然正气的压迫下,陈洛体内的七彩红尘气越发凝练起来。
直至遭到了梧桐林中央,陈洛终于看见文云孙。此时文云孙身着最最正经的儒袍,盘膝而坐,身前放着一缕点燃的清香,左手侧则是一支青翠如玉的翠竹。
“弟子见过文师叔。”陈洛上前恭敬行礼。
“先拜汝师!”文云孙点了点身侧的翠竹,淡淡道,“吾与汝师少年相交,此杖为他亲手相赠,今日吾向汝演道九千里,以此杖为见证。”
“不夹私,不乱礼!”
陈洛闻言面上一肃,再度向那竹杖恭敬行礼。
莫要说文云孙迂腐,讲解九千里也要如此繁琐,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传道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关乎师道。
幼子开蒙识字,会有老师教导,此时的老师,就是蒙师。蒙师虽然重要,却不需要太高的门槛,譬如私塾中的夫子,大户人家的西席,能识文断字,通晓韵律即可。
当儒生年龄稍长,开始踏书山,过学海时,其实就开始接触道理,往往此时,都会去选择拜一位新的老师,而这位老师,影响力甚至会贯穿学子的一生。因为是授讲经学道理,所以称作经师,又有传道受业解惑之说,也被称作业师。
读书领悟的是道理,而传道的本质就是开解道理。可是天下道理千千万,南辕北辙的比比皆是,“两小儿辩日”就是经典之谈,因此儒生一旦拜了业师,没有特殊意外,都是以业师的道理为基,继而阐发出属于自己的道理。
这也凸显了选择业师的重要性。往往寻找有名的大儒想要拜师的学子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的道理起码能证大儒之道。而若是拜大儒不成,转而拜入大儒弟子门下,甚至弟子之弟子的门下,也是很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就不难理解为何方家之学明明不得人心,可是在人族却从道者甚众了。
但若是明明已经拜下了业师,又未经过自家业师的同意,擅自接受他人的传道,就很可能会道理混杂,轻则堵塞了前路,重则陷入识障,走火入魔。
所谓博采众长,那都是一时无两的天才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在他身后,往往也有一股力量暗中护佑。
遥想当初陈洛开道六千里时,虽然竹圣没有亲自现身讲解,但先后安排了宋退之和云思遥去为陈洛解惑,后来更是浪飞仙亲自讲解开天门。哪怕当时陈洛身边有颜百川和司马烈这样的鸿儒,也未曾多嘴。
所以文云孙这一次受托,不得不慎重,礼不可废。
见陈洛行完礼,文云孙表情略微放松了一些,指了指自己身前,道一声“坐”,等到陈洛坐下,文云孙才说道,“汝师竹圣目前尚在天外,短期不得归来。竹林首徒,暂代竹林之主的浪飞仙托竹林三弟子白宵请吾为汝讲解天道,可否?”
修行始终是私人的事情,所以竹林同意,还需要陈洛自己也同意才行。
“劳烦文师叔,请文师叔指教。”陈洛再一次起身,这一次行了个敬师礼。文云孙伸手轻拍了三下陈洛的肩膀,有道是业师点额,半师拍肩,算是受下了陈洛这个礼。
有人说反正就他们两个人,随意一下好了。但是须知《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完成了这一切之后,短暂的礼算是做完了。文云孙脸上也多出了一分笑容,再次示意陈洛坐下,口中说道:“老夫这一生,从未羡慕过别人。即便你老师一步千里,万里封圣时,老夫也未生出过羡慕之心。”
“不过看看他座下的那些弟子,老夫着实羡慕了,就连那最不成器的老四,如今似乎也有了一丝封圣之姿,其他六个就更不用提了。”
“倒是在你这里,老夫勉强也能混个半师,这羡慕之情,消去了大半。”
陈洛闻言笑道:“师叔谬赞了。”
文云孙摆摆手:“好了,闲话稍后再叙,说回正题。”
“这世界的修行,无非就那么几种。”
“妖族,走血脉大道,一步步激活血脉潜能,化作洪荒祖妖。”
“蛮族,走祭祀大道,以夺取苍天之力为核,换取蛮天的力量赏赐。”
“人族,走雅文大道,无论儒、道、佛,甚至包括如今你的武,都是以雅文大道为媒介,接引天道力量。”
“但是这其中,唯有人族的雅文大道,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陈洛一愣:“无限可能性?”
文云孙点点头,继续说道:“妖族最终会困于血脉,蛮族也只能臣服蛮天,而人族雅文大道的本质,是取于苍天,最终超脱于苍天。”
陈洛心中猝然一惊:超脱?
“有何奇怪?”文云孙淡淡一笑,“你老师如今在天外战魔,远离此方世界,天道力量孱弱,却依然强大,为何?正是对天道的依赖不大,超脱了天道。”
陈洛这才松了一口气,是这个超脱啊!
还以为是那个超脱呢。
“文师叔的意思是,到了我老师那个程度,已经不需要从天道中吸取力量了?”
文云孙淡淡摇头:“老夫尚未到那个地步,不能对你断言,不过即便还需要天道的支持,想必也不多了。”
“这一点上,道门倒更洒脱一些。他们钟于神魂修行,一路遭劫,几乎是逆天而修,所以脱离天道比儒门更加容易,加之神魂坚韧,不易被天魔蛊惑。”
“正是如此,天外战场是以道门为主,我儒门为辅。”
听到文云孙的话,陈洛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在人间极少见到道门高人,他之前还在想就算要镇压元海,也不用整个道门都扑在上面吧。
现在说通了。
等等,这么一来,儒道佛三门岂不是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道门在天,佛门在地,儒门行走人间。
天外战场,道门为主,儒门为辅。
人间战场,儒门为主,道门为辅。
那幽冥战场呢?
佛门solo?
不对不对,还有萤勾那一势力,也不知道是什么根底!
文云孙短短几句话,陈洛感觉这个世界似乎在自己眼中清晰了起来。
文云孙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说道:“比如你的对头方家,方家圣弱的说法,便是因为他们道理的核心是‘天既理’,所以远离天道后,道理就会弱下来。”
说到这,文云孙也是摇了摇头:“方圣当年的‘天既理’,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叫做‘我为天’,只是方家子弟再也修不出来,可惜了……”
陈洛默认,好霸气的道理。
如今的方家,继承了霸气,却没有继承道理,养成了一副霸权思想。
说到这,文云孙顿了顿,才说道:“说这些,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修行之路。”
“你之大道,与道门不符,佛门之事也不必多说,老夫今日以儒门大道的角度,和你说一说。”
陈洛面色一肃:“请师叔教诲。”
“大道万里,总共有四个阶段,三千里、六千里、九千里,以及最后一段的万里通天。”
“一言以蔽之,规则!”
陈洛微微皱眉:“规则?”
最近在泱莽之野,可是没少听这两个字。
“没错,规则。”文云孙确定地说道,“我们常说道理,当道理变作了天道的运行方式,就叫做规则。”
“比如冰为什么是冷的,火为什么是热的,风为什么没有实体,雨为什么是从天上往下降……这些看似司空见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就是规则。”
“时常有人会问,为何一些品行卑劣的人也能修行到大儒,其实还是那个原因,道理是每个人的道理,你只要自洽圆满,天道就认可这个道理,就能给你修行。”
“善或者恶,美或者丑,是人制定的标准,是倾向于人的,却不是天道的标准。”
“但是规则,就是天道的道理,是自然存在的。”
“而雅文大道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可以和天道沟通。”
“三千里时,是接触规则,你可以将诗文看做是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被天道认可,形成了极为短暂的规则,因此才会有吟诵诗词,凝聚儒门术法的现象发生。”
“六千里时,是掌握规则,当然不可能全部掌握,却可以调动一部分规则之力,加持在诗词经义之中,所以相比儒生境,夫子境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质的提高。譬如你知晓的李青莲,为何战力超群?那是因为他在夫子境时规则的掌握程度远超同侪,甚至超过大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