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决胜千里高熲 (第2/2页)
“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句丽国王高元率众万余侵扰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败而逃。”
“隋文帝听说后大怒,遂于同月,以汉王杨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发水陆兵三十万攻击高丽。”
“又以尚书左仆射高熲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协调行动。”
“九月二十一日两条线路均无功而还,死者十之八九,隋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高元也害怕隋朝强大的国力,遣使谢罪,于是杨坚才罢兵,待高丽和从前一样。”
“开皇十九年二月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袭突利可汗,大战于长城之下,突利大败,投奔隋朝。”
“四月二日突利至长安,杨坚厚待他。”
“突利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
“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出朔州,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三路进击突厥。”
“命上柱国赵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与突厥相遇,连战七日大破突厥;”
“隋军继续追击至乞伏泊,再次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杂畜万计。”
“这时,都兰可汗亲率大军赶至,将隋军团团包围。”
“赵仲卿乃将部队列成方阵,四面拒战,坚守五天后,率领大军赶到,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
“率军追过白道,越过秦山七百余里,然后还师。”
“在准备追过白道时,曾向杨坚请求增兵,有此大臣认为高颎打算谋反,杨坚也未有所答。不久已凯旋而归。”
“杨素也指挥大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
“当时皇太子杨勇失宠于隋文帝,隋文帝私下里有废太子之意。”
“独孤皇后知道志不可夺,想偷偷地除掉他。”
“适逢朝中商议讨伐辽东,固谏不可。”
“隋文帝不从,任为元帅长史,随汉王杨谅征讨辽东,遇上久雨疾病,不利而还。”
“杨坚因汉王年少,把军权全部交给高颎。”
“因杨坚寄托很大,心中每每挂念国事,无自疑避嫌之意。”
“汉王杨谅的话,他大多不采用,因此汉王很恨他。”
“不久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杀。在审问王世积的时候,说到从高颎那里听到了宫闱之中的事情。”
“隋文帝听后大惊,想定罪。”
“当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弼、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都证明无罪。”
“隋文帝更气愤,将这些辩白的人都交给执法官员处理。”
“从此以后,朝中大臣没谁敢开口。”
“竟然连坐被免官,仅以公爵身份回到自己的府第。后又遭免职。”
“仁寿四年隋文帝去世。杨广即位后,拜授为太常。”
“当时下诏收集北周、北齐的乐工和天下的散乐,上奏制止。”
“杨广不高兴。杨广那时十分奢侈靡费,声色更加讲究,又发起修筑长城的劳役。”
“大业三年七月有人向隋炀帝进谗言,杨广下诏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高颎、贺若弼,宇文弼等杀死,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高颎的失势并非偶然事件,而是隋文帝内心深沉猜忌的结果。
早年间,高颎的政敌多次通过进谗言、散布谣言等方式,试图将其推入罪恶的深渊。
但高颎凭借卓越的才能与耿直的性格,一直稳坐宰相之位。
然而,这一次,事情的发展出乎许多人的预料,隋文帝终于对他萌生了不信任感。
起因之一是高颎在战争中的举动被恶意解读为谋反,在处理王世积谋反案时,更是牵连到了高颎,使其难逃罢相的命运。
隋朝政治的衰退实际上并不是从表面上的太子之争开始的,而是源于内部的深层权力博弈。
高颎身为开国元勋,他的政治立场、生死荣辱已与隋朝的发展紧密绑定。
他刚正不阿的态度,无疑让深谙权谋、阴险狡诈的杨素感到不安。
尤其是,隋朝太子杨勇的失败与高颎的罢免脱不开干系,为杨广篡位铺平了道路。
在隋文帝统治后期,太子杨勇逐渐失宠,这并非完全源于其个人问题,而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的日益激化。
独孤皇后在废杨勇立杨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颎和杨勇的关系,使得隋文帝夫妇开始对其产生怀疑。
高颎始终坚持仁义治国方针,不愿因私利而偏袒任何一方,这一立场虽彰显其公正,却也成为了他日后功败垂成的导火索。
不仅如此,高颎与独孤皇后的关系,也因一些细节小事而产生严重隔阂。
一次,独孤皇后得知高颎拒绝了隋文帝的续娶之意,而实际上是因高颎宠爱的小妾使然,这一行为被视作对皇帝的不忠,一场未见硝烟的争斗悄然升级。
此外,高颎在战略问题上也曾直言隋文帝,即使在母丧期间,朝廷仍强令其返职处理政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文帝的猜忌心逐渐加重,对身边重臣的信任日益削弱。
多次战功赫赫的高颎,终因为无法获取皇帝信任,被卷入政治风暴,最终遭到罢免。
落幕之后,隋朝迅速步入衰退轨道。
隋炀帝即位后,更是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导致整个王朝在几何级数般迅速走向末日。
面对皇位更迭、政局动荡,高颎的被罢免无疑是触发这一连串巨变的关键一环。
不过,历史上的高颎无疑是勤政爱民的楷模,他对隋朝初期的贡献及其清廉正直的品质,至今仍被人们所广泛称颂。
隋朝的历史,虽短暂辉煌,但也充斥着权力的斗争与政治的背叛。
高颎的罢免不仅揭露了隋文帝猜疑成性的另一面,也揭示了隋朝步入衰亡深渊的必然性。
高颎并未因庙堂波诡云谲而改变初心,他用一生的篇章谱写了忠诚与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