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问题与改进 (第1/2页)
之前蒸汽机驱动的机床精度不足,但那蒸汽机机床只是早期实验品,以后必然会有更好的车床。
而且生产工艺也能继续完善,设定标准化的测量和消除误差流程,从各个细节消除误差产生的原因。
即便是机械的公差,也有办法用特定的工具和方式来将最终产物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现在谈系统工程可能早了点,但系统工程中的理念,还是可以借鉴的。
陈宽想了想说道。
“火枪零件的精密程度要高,目前最好的办法几十让技术精湛的老工匠负责其中最精密的几个零件。”
“可有这种水准的工匠毕竟不多。”
“其中机匣部分,短时间没有太好的部分,只能让这些老师傅操控机床切削。”
“而且目前机床因为刀头材质问题,很依赖刀兵符。”
“不过枪管倒是有些想法,再过一段时间便能有些成效了。”
“先是枪管的整体铸造,然后用附着了刀兵符的镗孔机将其打通,再用特定形状的刀头在枪管中拉膛线。”
“因为镗床结构简单一些,只需要在一个水平方向上保障精度,稍作改进便能有不错的效果。”
“不过,不管是镗孔还是拉膛线,还是很依赖刀兵符。”
叶霄笑道。
“我能理解,刀兵符不光解决了刀头的材质强度问题,还因为极其锋利,一定程度还提升了工件的精度。”
“只要机匣和枪管的部分造好了,其余部件虽然显的零碎,但多是一些结构件或是连动装置,对精度和强度的要求没那么高。”
“这些部件以后可以交出去,让技术合格的工厂代工,军械局人手有限,集中生产搞技术难度高的部分。”
陈宽点了点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
“枪托,护目,扳机,扳机连杆,护圈甚至背带和配套的维护工具,都可以交由别的工厂生产。”
“不过瞄具这一块,还有些问题。”
“目前只能用比较简单的缺口式或者毡孔式照门照门,在百米的距离能保障一定的精度,在三百米的距离,就对射手有一定要求了。”
“超过三百米,倒不是能不能保障精度的问题,而是对于人的肉眼来说,瞄准三百米外的目标确实有些困难了。”
叶霄笑道。
“这已经够了。”
“神弓手百步穿杨,实际顶尖的弓手,保障命中的距离大概在一百到一百五十步左右。”
“在这个范围内,他们可以做到用箭穿透铜钱中间的孔。”
“这样的射手,放眼全军,数量都极其有限。”
“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在五十丈外,即便是用改良后的神臂弩,也只能靠密集攒射保障杀伤。”
“或者说,对于弓弩来说,杀伤的只要方式就是列阵然后集群攒射,覆盖敌军所在区域。”
“上一次实验的火枪,其实也是类似的效果。”
叶霄说到上次实验的火枪,陈宽有些不好意思。
上次实验的火枪,确实出了不少问题。
其中一个是枪管精度,因为镗床刚搬来,没有调试好,枪管精度不是很合适,拉膛线的时候膛线的角度和深度也不太合适,导致了子弹头和枪管之间有较大空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