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威声动俗韩擒虎 (第2/2页)
五十余万隋军云集边境,枕戈待发。韩擒虎决心在这场灭国大战中抢个头彩,一再向杨坚请战。
杨坚向来看好韩擒虎的实力,就命其为先锋,允他率军先行渡江。
韩擒虎的好战激情瞬间燃爆。早就做好准备的他决定出奇制胜,率领自己一手打造的五百水军陆战队向当面之敌发起了突然袭击。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在位于长江上游的杨俊、杨素先后打响灭陈第一枪、第二枪并吸引住当面之敌后,位于长江下游的韩擒虎、贺若弼等乘陈军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也当仁不让地杀向了当面之敌。
韩擒虎亲率精锐潜出庐江后经由横江口连夜抢渡,奇袭并团灭了犹自宿醉未醒的采石敌军。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今天安徽马鞍山西南的翠螺山麓,与城陵矶、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采石矶突兀于大江之中,绝壁临空,扼据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韩擒虎乘着敌人醉酒一举而下,为后续的大军攻击创造了有利态势,可谓首功一件。”
“这种事看似侥幸,实则是冒险之至,假若时机把握不对,部众行进有误,临场指挥不利,以区区五百之兵,身处极险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韩擒虎以上将之尊,亲冒奇险,足见其胆色与能力。”
“初战告捷,韩擒虎军的士气大振。”
“到了初七这一天,韩军再度攻克姑孰后,然后沿江东进,又迅速进占新林,在此汇合涉江而至的杜彦大军后,韩擒虎所部的步骑兵力达到了两万余人。”
“韩擒虎的指挥下,该路隋军雄纠纠、气昂昂地直指建康。”
“这一幕有些类似当年西晋灭吴之战,也是夺取采石矶后,顺利迎来了扣关建康的机会。”
“江南百姓久闻韩擒虎的威名和信誉,纷纷赶到韩擒虎的军门前拜见他,昼夜不断。”
“江南士民这些年可让陈后主整惨了,见到高大威猛的韩大将军后,他们总算盼到亲人,找到组织了。”
“陈国将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也陆续投降了韩擒虎。”
“灭陈大军的名义统帅、晋王杨广见韩擒虎打得如此顺风顺水,为自己挣足了面子,也很激动,就将这些军情加急上奏老爹杨坚。”
“杨坚对于这场关系国运的大战也不太有底,毕竟天下分裂已过数百年,当年前秦摆出那么大的阵势都没能实现统一,还把自己给玩死了。”
“如今听说韩擒虎等将一路闯关夺寨、势如破竹,立刻一扫忧虑,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兴奋之余就大摆宴席和群臣嗨皮一番。”
“身在前线的韩擒虎自然没有功夫参加后方的胜宴,他的心思全部都在首战用我,用我必破强敌之上。”
“已把陈国底细摸得门清的韩大将军,知道此时的建康犹有一战之力,仍需出奇制胜。”
“建康虎距龙盘、地势险要,而且尚有陈国军将十万之众,加上陈国镇东大将军任忠又率军自吴兴入援。”
“如果陈后主能够激励士气,乘隋军未集之时分割歼灭,那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然他更知道遇上陈后主这样史上少有的怂货皇帝,陈国空有十万大军,并占据主场之利,仍然束手待击,只能徒唤奈何。”
“果然,好不容易从美女侫臣环绕的绮罗宴中清醒过来,偶尔过问一下军事的陈后主,根本不敢出城击敌,反而让大军放弃钟山、石头等利于防守的险地,全部退守城中。”
王阳明:在陈后主看来,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殊不知各路隋军就在此后不久,轻易形成了合围之势,陈国的命运就此终结。
即便这样,在大将鲁广达、萧摩诃等人的带领下,陈国军队犹自负嵎顽抗,誓为尊严而战,这让隋军名将贺若弼吃足了暴亏,无奈失去了破关先手。
见两军陷入短暂的胶着状态后,韩擒虎决定再出奇招,亲率大军直接攻向南京城防要地朱雀航。
陈叔宝派领军将军蔡征率军镇守朱雀航。蔡征这货出身名门,曾任中书令,听说隋军倾国来攻,也是爱国心爆棚,居然招募万人参军拒敌。
可惜这些临时抱佛脚的士兵刚刚放下锄头没多久,面对盔明甲亮、战意高扬的隋军未战先怯,及至听闻隋军主将是抓过老虎、一路冲关破寨无一合之敌的韩大将军,立刻如同见到真老虎一样,作鸟兽散。
在他们心中,为了那个只知享乐不恤民力的怂货皇帝卖命不值得。
见到手下跑得溜干净,蔡大将军又能咋样呢?
隋军在韩擒虎的指挥下,一个冲锋就占领了此前难以突破的朱雀航,顺利来到建康城下、朱雀门外。
见到易守难攻的朱雀航都没把隋军咋地,陈国将士越发明白大势已去,投降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连此前大老远赶来救驾的任忠也不淡定了,在被贺若弼好好修理一番后,任忠也选择了换岗。
不过,这货不愿意向贺若弼投降,而是选择了面恶心善的韩擒虎。
韩擒虎知道任忠屯守过朱雀门,就将他带在身边充当向导。
当韩擒虎带着五百精骑一路狂飚杀至朱雀门下时,南陈将士仍不肯束手就擒,各个手持兵刃准备做困兽之斗。
韩擒虎也没时间搭理这些散兵游勇,就拉上任忠,快马加鞭地杀向陈国皇宫。
在他心里,虽然超级鄙视那个怂货皇帝,但只有将他擒在手里,才算灭陈第一功。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叔宝没有最怂,只有更怂,为了保命,竟然和爱妃躲在井里企图逃过隋军搜捕。
最终还是难逃被获遭擒的命运,反而让人看低了皇帝的体面,竟然不如自己的儿子和皇后坦然面对逼近的敌军。
韩擒虎恩威并用,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抓住陈叔宝,为尽早结束伐陈之役创造了有利条件。